東北三省玉米收購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然而,一位黑龍江的糧食經銷商卻有些發愁,有筆高價收購玉米的訂單,沒人敢接。
這筆5萬噸的訂單,有一個要求——必須是高淀粉的非轉基因玉米。這位糧食經銷商跑遍了黑龍江雙鴨山周邊的幾個糧庫,使用轉基因快速檢測試紙抽檢玉米,結果都測出轉基因成分,“都被污染了”。
上述這位糧食經銷商告訴《財經》記者,現在生產商對非轉基因玉米有需求,但需求的東西很難找到。
該糧食經銷商的經歷或許偶然,但多位業內人士告訴《財經》記者,東北存在大面積濫種轉基因玉米現象,已是不爭的事實。
科技部9月在北京召開了一場轉基因生物新品種培育重大專項調研會,旨在摸清國內轉基因作物種植情況。會上不僅有該領域的專家和官員,還請來十多位東北地區的種糧大戶、村干部和種子經銷商。
一位參會的生物學專家告訴《財經》記者,開始大家有顧慮,不敢說真實情況,后來說只為了解情況,不查違規種植,種糧大戶們才開口說“轉基因好,離開不行”。
會上,一家種子公司的管理人員透露,該公司的傳統玉米種子原來播種面積有400萬畝,現在只剩下50萬畝,市場都被轉基因種子搶走了。
對東北三省轉基因作物播種情況,一位農業農村部相關負責人告訴《財經》記者,目前農業部門也處于摸底過程中。
在中國,轉基因處于“只準吃不準種”的尷尬境地,一方面每年大量從國外進口轉基因大豆、轉基因玉米,盡管嚴禁直接被人食用,但可作為食品加工的原料。
與此同時,國內不允許種植轉基因糧食作物,農民無法合法享受轉基因技術帶來的福利,部分農民轉尋非法私繁的轉基因種子。
作為第二大玉米消費國,國內玉米種植面積約5億畝,每年還需進口300萬-500萬噸的轉基因玉米彌補消費缺口。而政府累計投入逾200億元研發的轉基因重大專項,由于“不準種”的產業化“梗阻”,遲難落地,也使研究成果面臨技術更新的淘汰。
中國尚未批準轉基因玉米的商業化種植,所以說市場上銷售的轉基因玉米種子都是違法的。由于農業部門監管很嚴,流通在市場上的轉基因種子主要來自小企業,它們“打一槍換一個地方”,很難監管。農民對高產的追求是永恒的,行政命令能起到多大的遏制作用,還有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