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市將食品安全工作作為一項重要的民生工程、維護和提升城市形象的基礎工程和檢驗作風建設成果的重要標尺。以創建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為抓手,堅持“政府、企業、社會”三位一體,“法治、德治、共治”三治并舉,全市食品安全整體形勢持續穩定向好,食品抽檢合格率達到96%以上,群眾滿意度達到80%以上。
一、堅持政府主導、實施依法治理。一是夯實基層基礎,全面落實“四有兩責”,通過****專門政策、加大財政投入,開展監管所標準化建設,招聘足額協管員等方式,不斷健全從農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監管體系,形成了穩定可靠的經費保障機制。市縣鄉三級均設有食安委及食安辦,獨立設置食品藥品監管機構,全市從事食品安全監管人員占總人口比率達4.9人∕萬人;建立了以市級食品、農畜產品質量檢驗檢測中心、6個縣級綜合性檢測機構和300余處速測室為依托的分工明確、全域覆蓋的檢驗檢測體系,2016年全市食品抽檢樣本量達6份/千人;市政府****食用農產品產地準出和市場準入制度、食品安全工作考核辦法等一系列文件規定,形成了較為完備的制度體系。二是加強源頭治理,以食用農產品(包括水產品)種植(養殖)生產過程中存在的風險和隱患為突破口,以農(獸)藥等農業投入品管理為重點,市7部門聯合發出通告,嚴格落實高毒農藥禁銷制度、農藥經營公示制度和生產記錄臺賬制度,形成了農業投入品供給、質量監督和技術服務三位一體的管理模式。三是強化風險管理,以HACCP等先進管理理念為引領,全面推行“兩規范、四公示、四警示”制度,目前全市800家獲證食品生產企業和1700余家小作坊已懸掛監管部門警示語提示板;結合建立“雙隨機一公開”抽查機制,借助第三方、媒體記者、監督員等社會力量,對糕點生產企業、食用農產品交易市場、大型連鎖商超、學校食堂、中央廚房和集體用餐配送單位、城市商業綜合體等6類食品生產經營企業和餐飲服務單位開展“公開評價”,評價結果全部向社會公開,倒逼企業及相關部門落實責任。全面推行量化分級管理,對全市600余家獲證食品生產企業、23家保健食品生產企業和1000多家校外托管場所量化分級,全市食品生產企業分級分類管理率達100%,餐飲服務單位量化分級率達98%。以實施市場準入制度為切入點,在食用農產品集中交易市場和商場、超市實施“一票通”制度,實現來源可溯、去向可追。四是推進難點治理,深入開展“守護舌尖安全”專項整治,對食品攤販實行集中統一管理,對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試行登記管理和生產報告制度,小作坊登記率達100%;對章丘小作坊專業村開展星級量化、執行標準、規章制度、門牌編號、產品追溯“五統一”試點,實施免費檢驗和二維碼追溯管理;推動餐飲具消毒單位集團化、規;洜I,將全市餐飲具集中消毒單位整合為52家,抽檢合格率達到100%。市政府投資建設了日處理量200噸的餐廚廢棄物處理廠,實現了收運處置一體化,并在高新區率先實現全覆蓋收運。五是打造智慧食安,聚焦行業“潛規則”和工作中的薄弱環節,積極探索創新,實施智慧監管。農業部門在韭菜種植專項整治中,對種植主體全部登記造冊,繪制韭菜種植電子地圖,建成放心韭菜示范園15處;林業部門在全市21家種植合作社開展二維碼試點;畜牧部門對全市生豬定點屠宰場(點)實現全過程監控;商務部門以全市肉類蔬菜追溯管理平臺為依托,積極構建全鏈條可追溯體系,全市已在機械化生豬屠宰場、大型批發市場、大型商超、社區菜市場等320個單位實現全過程可追溯;食藥監部門推行“互聯網+監管模式”,總投資1600多萬元的食品安全“智慧監管”項目已納入 “十三五”“智慧泉城”等多項規劃,正在加快實施;移動執法APP對全市90%以上的“三小”單位實現信息化監管,部分基層機構對餐飲單位實現遠程視頻監控。
二、落實企業責任、倡導尚德守信。一是促進企業自律,以《食品安全法》實施為契機,分層次開展大規模學習培訓工作,推行質量受權人制度,建立“內部吹哨人”制度,引導食品生產經營者誠信守法經營;以保健食品生產企業和高風險食品企業為重點,積極推行食品安全責任保險,參保企業數量逐年增加;抓好企業自檢體系建設,全市9家品牌商超146家門店、98家農貿市場、700余家學校食堂、56家中央廚房及集體配餐單位已建立快檢室;針對網上訂餐等新興業態,引導網絡訂餐平臺及入網餐飲企業簽訂《食品安全自律公約》,聯合24家媒體、100多家企業發起建立“食品安全誠信聯盟”。二是推進信用管理,市政府****《濟南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2016—2020)》,將食品安全信用信息納入全市市場主體事中事后監管服務平臺,在食品企業中全面開展信用分類管理工作,初步形成了以信息共享為基礎,以信用管理為核心,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機制。濟南市作為山東省唯一試點城市,在食品生產經營企業中全面開展了信用分類管理工作,根據企業信用等級,實行差異化監管。三是開展示范創建,廣泛開展“食安濟南”品牌創建活動,適應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助推食品產業轉型升級,濟陽縣放心食品生產基地建設卓有成效,2016年全市食品工業產值達310.2億元,已建成放心農資經營示范店175家、國家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縣1個、國家級出口農產品示范區3個,食品生產加工示范企業28家、食品銷售示范單位582家、餐飲服務示范單位441家(條),食用農產品、畜產品和水產品“三品一標”認證1112個。大力推廣早餐示范工程建設,培育了超意興、金得利等眾多龍頭企業,放心早餐直營連鎖發展穩居全國第一。
三、實施多元參與、推動社會共治。一是完善聯動機制,積極推動傳統治理向多元參與的現代治理轉變,形成了系統聯動、部門聯動、周邊聯動和城鄉聯動的食品安全聯動協作機制。市綜治辦牽頭12個部門,建立了打擊食品藥品違法犯罪活動聯動執法工作制度,建立了農安、食安、公安“三安聯動”工作機制,市食藥監部門牽頭周邊7地市成立省會城市群食品藥品稽查協作區,大大提升了監管合力和對違法犯罪行為的打擊力度。2015年以來,全市查處食品安全行政案件2394件,刑事案件379件,搗毀制售假黑窩點145個,抓獲犯罪嫌疑人253人。二是暢通訴求渠道,以12345市民服務熱線和12331食品藥品監督熱線為主渠道,實行來訪零障礙、服務零距離、處置零延誤的“三零”工作模式,構建起集電話、信函、網絡、傳真、來訪“五位一體”的投訴舉報網絡,大力推行有獎舉報制度,2015年至今,累計受理群眾各類訴求3.2萬余件,提供違法線索455件。三是推進群防群治,濟南市政府****《創建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宣傳工作方案》,推出15項宣傳舉措。充分發揮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的作用,注重發揮食品工業協會、飯店業協會等行業組織的作用,設立了創建國家食品安全城市官網和濟南食品藥品安全微信兩個網絡平臺,建立了40人的食品安全專家庫、260人的社會監督員隊伍和上萬名食品安全志愿者隊伍。廣泛開展食品安全“五進”活動、“問計于民”活動、“科普社區行”活動,形成了食品安全事關你我、人人參與的良好氛圍;堅持從娃娃抓起,將食品安全納入中小學教育讀本,連續舉辦四屆“食品安全杯”中小學漫畫比賽,起到了一個孩子帶動幾個家庭的效果。